close

 

 






 


身心成長講座~「健康」的定義?


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  呂錡濡心理師


 







請大家一起來思考,你對「健康」的定義是什麼?怎麼樣才能算是健康呢?


 


健康可分為消極與積極兩種,消極的健康是指身體沒有生病就是健康的表現。然而積極的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三方面都能處於安寧平衡的狀態,健康是連續的狀態,它是動態的,隨時在變動。


 


心理健康涵意


沒有生病就是健康嗎?症狀的有無是取決於個人的認知,如果沒有心理的症狀,還需具備有良好的、積極的心理健康條件,才能算是健康。


 


要具備有價值的心質就是心理健康,且能夠暫時站在別人的立場,把主觀環境與客觀環境分開,區分自己對事實的解釋與事實本身,分辨現實與想像力。


 


具備「有價值」的心質就是心理健康由四個基本因素---幸福感、個體內在和諧、個體外在和諧、個體的適度自由與獨立;再簡化為---和諧與獨立,是成人的主觀性心理健康。


 


綜合性的心理健康之涵意即是良好的習慣多,不良習慣少的心態稱之為健康;不良的習慣多,良好的習慣少的心態謂之不健康。


◎無絕對健康之人,也無絕對不健康的人。  


◎心理不健康並不是神祕可怕的心態,而是不良習慣的累積。


 


所以降低心理不健康程度的途徑是必要的。


1.將心理壓力的總和減到最低。


 2.提升自我強度。


 3.擴展自己好的人際/社交網絡。


 


身心平衡六原則


健康心理學者歷經多年的研究,漸漸地體認到唯有健康的心理,才會有健康的生活習慣與身體的健康,能在社會上保持較高的效能,而提出以下六項衡量個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準則:


 


1.要有工作而且樂於工作。這是因為獻身一份自己喜愛的工


 作,不只可以換得基本的生活需要,當工作完成後的成就 


 感與放鬆,也是實現個人潛能、提昇自尊的重要過程。這


 是人性最高的心理需求,和快樂的來源。


 


2.要有朋友而且樂於與他人交往。由於人類社會多由群性活


 動的組成,透過與人分享心情、親近他人、關懷與付出等


 情感的流動,不只是穩定心情,也能體會愛的幸福感。


 


3.要適當的了解自己並且悅納自己。自卑的人通常會採取較


 多的防衛行為,逃避與他人互動,以阻絕了解自己的機會,


 當然只會更加不快樂,影響身心健康的發展。所以對自己


 有適當了解,肯定自己的專長而且能悅納自己的缺陷或不 


 足,才會有樂天知命的健康生活。


 


4.能客觀地評估他人與認可他人。心理健康的人不只是悅納


 自己的優缺點,同時也能尊重別人的意見並予鼓勵和愛,


 他不會自以為是的批評別人的缺點,使人際關係充滿緊張


 和衝突,讓自己不快樂。


 


5.應能與現實環境維持良好的接觸。生活或許有不盡人如意


 之處,但是勇於面對環境挑戰,正視問題並且願意解決問


 題的人,則可以發揮智慧與潛能,不啻是一種汲取豐富生


 活經驗的成就感嗎?


 


6.經常保持滿意的心情。知足常樂固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情,然而個人可以自由地選擇愉快或是忿恨的心情,在面


 對人生不如意的時候,展現不同的人生觀。通常心情穩定


 和諧者,不受限於單向的思考,挫折容忍力高而能發揮創


 造力;心情激動、起伏不定的人,則多是封閉的固著性思


 考,無法沈著冷靜解決問題,只是將問題搞得更複雜。偶 


 爾看看溫馨雋永或幽默的小品文章,則能提昇你的心靈境


 界,表現更多的健康行為。


 


  近年來許多身心適應的心理學研究結果發現,人的行動均有生理、認知、情感、行為的理由,不是單一理論觀點可以完整涵括的,因此我們要探討健康心理學以及健康行為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不妨從反省自身日常的生活習慣做起,想想自己有多少危害健康的不好習慣,和多學習一些能增進身心靈和諧的好習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白髮老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