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憂鬱症起因之探討


文:木蘭花(安心會)


 



 



憂鬱症六次後的回顧,發現憂鬱症患者生病的原因如下:


 


1. 『常常被周遭的親朋好友善意或惡意責備、誤解或歪曲』這些是憂鬱症的誘因之一。雖然周遭的親朋好友言之無意或有意,有憂鬱傾向的人可是聽進內心深處,胡思亂想,甚至總往壞處去想,因為他們心理真的生病了嘛!


 


2. 當已經在憂鬱中的人,越被批判,『自信心』就越來越少;嚴重時,自信心幾乎喪失殆盡。無論任何大小事情,都失去信心,因此裹足不前,畏首畏尾,無法抬頭挺胸、堂堂堂正正做人,自責犯下不可原諒的滔天大錯,也就是誇大自己本有的缺點和弱點,因為心理真的生病了!


 


3. 結果,『自卑感』從此如影隨形,就因為自卑感作祟,『心』就越來越封閉。不是進入沉默狀態,就是有意或無意地進入『自閉』狀態。


 


4. 當『憂鬱』加上『自閉』時,意謂著憂鬱患者寧可從此不願再說話或再作解釋,因為沒有信心找到真正客觀、公正且誠心傾聽心聲的對象。『無言以對』有時也是一種療傷的安全方法之一。為了使糾纏不清的情緒處在安靜的狀態下,『不語』是最佳的選擇-----既不傷人,也不傷己,甚至可以默默反觀、反省一切。


 


5. 當然,心緒越是糾結混亂時,自殺的可能性越會增強,但要自殺成功並非易事。『死亡』需要極大的勇氣,且『怕死』乃人之天性;尤其是連『生命』這檔子事都尚未清楚明白時,是不易死亡成功的。或許該說命不該絕,死亡時機未到時,就怕死了一半,要死不死,還不如賴活餘生來得爽快。真實的真相是:想一死百了,妙就妙在,心知肚明,一死不了。凡人總是牽掛萬千,若平時沒有修身養性的習慣,根本就放不下煩惱的塵世俗事。所以,就在『想死』與『不死』之間來回擺盪,舉棋不定。說穿了,根本是在逃避現實,逃避痛苦,逃避責任,逃避老實地面對自己,面對自己的缺點與弱點,憂鬱反成了避風港,有時還真不想出來耶!


 


果真死成,也不必傷心,那表示死亡時機成熟。就怕死得冤枉,死得不值,死得不安,白死一場!請趁活著的時候多想想,再作選擇也不遲,反正沒有人可以真正阻攔堅定去死的我們!


 


6.總之,不管憂鬱的過程如何,不管憂鬱當下的表現多麼的不正常,這只是說明:憂鬱症患者需要的是被傾聽、被了解、被關心。簡單的說,就是『無條件的被愛』。


 


可是,沒有親身經歷憂鬱症的人,很難有『同理心』,卻很容易有『同情心』,或『不解心』,或『不耐煩心』,或『假裝不理心』,或『假裝什麼都沒發生似的心』以致造成憂鬱症患者的二度被傷害。其實別人並沒傷害之心,是憂鬱患者生病的當下,特別敏感和脆弱,這也是憂鬱症不容易復原的原因之一。


 


所以,『耐心』便成了情緒恢復正常的必要條件。恢復的速度因人而異,千萬不要公式化。耐心讓病人依自己的步調重返健康,超之過急會適得其反。


 


我覺得:『如果,人人無條件的真愛彼此,憂鬱症就沒有生存的空間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白髮老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