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打開心靈的窗,談身心平衡的問題」


 


演講: 林昌億 醫師  大和診所院長


前任凱旋醫院的醫師/高雄愛心會分會長


逐字稿:安心會幹事吳佳樺


 


林執行長,各位很有愛心的心理師或社工師及志工,以及我親愛的學員大家好,先自我介紹一下,因為第一次到安心會,所以各位有些是熟識的,有些較陌生,因此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曾經服務於高雄凱旋醫院,在凱旋醫院服務11年,目前在外自己開立診所。在凱旋醫院11年時也曾在身心病房服務,所以跟一些失眠、焦慮、憂鬱等很多的個案有很多心靈的對話,今天來與其說是跟大家演講,不如說是跟大家做個分享;一些走過來的,不論是自己走過或是陪很多人走過來的人一同做個分享,先跟剛才介紹我的理事更正一下我是高雄市愛心會的分會長,因為他們不嫌棄,就做了四年的會長,去年才剛跟 林清華 醫師交接,所以剛卸任。至於剛才的介紹並不重要,因為我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裡我可以跟大家做多少的分享,而之前的介紹都只是客氣的客套的一個事實的東西。


 


我們今天的主題在一年前已經訂好了,因為我通常演講的時候都會請邀請單位大概幫我定一下演講的主題,現在我比較常去演講的單位是人發局或是衛生局的一些演講,愛心會的活動則是團療及讀書會。今天的主題是打開心靈的窗,這是去年就定下的講題,至於打開心靈的窗,那我今天來談我不知道可以打開多少,我的、大家的不知道可以打開多少,但是就看每個人在這一個多小時內彼此之間可貢獻多少東西。談之前,我想先講一個彼此之間常常深受其擾,卻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但是處理後有的一些心得就會像倒吃甘蔗一樣,是越吃越甜的東西。現在我們來談一談,第一個,我們在談的過程我們通常都會談到的一個從身、心,然後我不知道會不會碰到靈,我先將它寫上來,但是這是一個前提;身體的層面,我們今天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可能我們沒時間講到,因為我通常出去演講如果要談到這三大主題通常需要六個小時的時間,可能從早上談身心,下午帶一些靜坐或是腹式呼吸或者是一些簡單的穴道按摩操才會講到。所以今天我們可能要有所取捨了,這個身體層面可能要暫時放著,比如說將來有一些機會,或者將來有一些場次還有機緣再來談,那我們今天可能打開心靈的窗要先著重在心靈的部分,我可能要先跟大家請問一下,要談心,心在哪裡?心在這裡(指著胸口),確實,心,即使現在人坐在這裡,心裡想著「講師到底要講什麼?」「等一下中午要吃什麼?」,可能剛剛講到一些東西會勾起你一些你自己的想法,心當然就跑到過去的某一個點,那你的心當然就不在這裡了。


 


「心」,它會隨著時間跑來跑去,它也會跟著空間跑來跑去,像等一下要談到一些放鬆、舒壓的一些方式,有些人可能突然會想到之前的旅遊等等,那他們的心想到哪裡,他們的心自然就跑到那裡了。所以我們心很廣,可以隨著時間、空間穿梭。當你可以開始去體察自己的心,或者說當你開始去了解自己的心的時候,開始去接受自己的心的時候,你會發現,嗯,心真的很廣泛。但是如果你不大了解它(心),因為我們每一個人跟別人相處,即使跟你的爸爸、媽媽,跟你的先生、小孩,跟你最心愛的人,或者工作職場上的夥伴,相處的時間都有限,但是,我們跟誰相處最久?跟自己。所以跟自己是相處最久的,24小時都在一起,然後只要你生下來、活著、一直到走的那天你都跟他(自己)相處在一起。所以我們跟自己是相處最久的,我們有沒有曾經用過一些時間去了解誰?或去了解別人的心?了解你自己?蘇格拉底在2千多年前曾經說過「人的一生除了吃、喝、拉、撒以外,是不是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認識自己』」。


 


我們談心的部份會從這裡切入,從這裡切入可能太廣泛,所以我們縮小一點,從一個比較平常的;那我們來談談「壓力」,想請問在座的各位,在座各位沒有壓力的請舉手一下;為什麼從壓力著手,因為這個東西蠻廣也蠻平常的,目前大家多多少少都會有壓力,所以我們來探討一下,從壓力來著手,由最底層到高慢慢延伸,所以,我們把「壓力」打開來,「壓力」到底是什麼?「壓力」會產生什麼反應?為什麼有些人在「壓力」之中會不知所措?我想就從最基本的,我們可能都經歷過,或者我們週遭的人、旁邊的人也都經歷過的,或者我們認識的人也經歷過的來著手,這個「壓力」,我曾經在之前一個場次演講的時候,那是一個警察單位,警察單位的人通常都比較…(大方嗎?),有一些警官會舉手,我就請問他們「什麼是壓力?」警官舉手回答「 林 醫師,「壓力」就是心裡不願意做,嘴上又要說好,還要去做,所以「壓力」就來了。」雖然他講的很直接,但卻又有一點貼切,「心裡不願意做」就是心裡有抗拒,所以我把它換成比較文謅謅的說法,就是「當你內心對某一個人、對某一件事、或是對某一個物,如果內心開始產生抗拒,那你的壓力就開始在累積了」。所以不管是人、事、物,我們每一個人承受壓力就像一個碗一樣,有人的碗很大,浩瀚無邊,再多的壓力都不覺得有什麼;但是有些人他們承受壓力的碗比較小,不論是一些金錢上的損失、一個跟家裡人的吵架,它可能就會滿出來了。所以每一個人碗的大小跟每一個人家裡成長的背景、跟每一個人的特質都有關係,所以碗的大小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們都會有壓力,我剛剛有講過只要你跟某個人,不管他是現在存在的、或者是過去某一個讓你傷心、痛苦的人、或者是未來擔憂的人;或是一件過去發生過的傷心事、現在發生卻無法接受的事、或是未來卻讓你擔憂的事,這些都會產生「壓力」,我們有一個壓力源,那我們都有觸發壓力的自己、抒發壓力的出口,在這一進一出中,就會取得一個平衡;而有一點壓力也不至於太差,舉例來說「如果讓一個喜歡旅遊的人到墾丁凱撒飯店住三天,覺得很好,住一星期也還覺得不錯,但是若住上一年甚至三年以上還會讓他覺得很好很舒服嗎?那時可能心境就會完全不一樣了。開始覺得很好,但時間一久會產生新的壓力,所以不是一直做喜歡的事就是好的,很快你就會產生新的壓力」,所以適度的壓力是好的。一個人的成就跟他的壓力有關係,都沒有壓力也是不好,可是適度的還好喔,但若是太大的壓力就不好了,若壓力太大可能會把你壓倒,所以應適度,過與不及都不好。


 


那我們要怎樣才能適度?就是說進來,出去,每個人都有抒發壓力的管道,每個人認定的壓力源也都不一樣,比如說「有人討厭菸味,但有的人喜歡;有的人覺得喝酒不好,卻有人覺得這是一件享受的事」。你討厭的東西可能恰恰是另一個人喜歡的,你認為是壓力源的對別人不見得也是,所以每一個人看待人或是事物的角度不見得會一樣,舉例來說,「『同樣一個人,A看見他覺得他真是一個好人,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覺得他很好,但是B看到他卻覺得他很討厭,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不喜歡』,所以B看到他會有壓力,」請問壓力源是在誰身上?是在這個人身上嗎?還是在誰的身上?所以壓力是累積在自己身上的;當你看一個人時,只要你的內心有抗拒,不論從哪個角度看他,都會看到他身上負面的東西,壓力就會在自己身上累積,同樣一個人,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即使待在家中跟家人相處,在很多團療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提到家裡的事、小孩的教養問題、父母的相處等,就會有很多抱怨;但是他所抱怨的人,從別人的角度可能會認為他是很好的人,朋友也都覺得他真是個好人;所以從朋友的角度來看他並不會有壓力,然而在抱怨這個人時卻不斷在自己身上累積壓力,當你內心對一個人不斷產生抗拒時,壓力也同時在自己身上累積;這是對人,相對的對事也是一樣。


 


「我有一個個案,他很會做菜,常常都會到很多團體幫忙煮大鍋菜,很多人吃過他作的菜都很喜歡,所以這是她很擅長的事,卻也是她來找我的原因,作菜造成她很大的壓力;原來她在家做菜的時候,丈夫都是坐在客廳看電視翹腳,不時還嚷著要她小聲點,吃飯時還會嫌她煮得不好,煮的太鹹等抱怨,常常想到丈夫在自己做飯時也不幫忙,嫌東嫌西,偏偏丈夫又不肯吃外面的,天天都要她煮,又要抱怨也不曾稱讚過她,一想到要煮飯,她就壓力很大。」同樣一件事,不是個案不會做,而是到了三餐做飯的時間,她的內心就產生了抗拒,壓力也就產生累積了。


 


對「物」也是一樣,我有另一個個案對壁虎很恐懼,第一次到我的診間就先問「 林 醫師,你這裡有沒有壁虎啊?」,我跟他保證沒有他才進來;後來經過一陣子的治療,我問他會不會因為害怕壁虎而讓他看到的東西變少,個案回答不會;所以我跟他說有一個「親近法則」的理論,它是當你愈害怕某種東西,往往那個東西越容易與你相伴為伍,雖然個案一星期才看到壁虎幾次,但是因為害怕,即使沒看到,它的影像也會一直存在,往往越害怕的東西越會跟你相伴為伍,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親近法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做過ㄧ個小測驗,以猴子為例,請大家閉上眼睛默念「我不要想猴子」,如果一直念20次,猴子並不會消失,在繼續默念100次最後默念1000次後,當你張開眼睛會發現你竟然身處在猴子園中。所以我不要甚麼,並不會讓那個東西消失。因此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不要生病、我不要痛苦、我不要難過、我不要挫折』,請問那些東西會不會消失?要不要把這些念頭轉換一下,『我不要生病,我祝福我自己健康、我不要痛苦,我祝福我自己平安』可以嗎?不一樣喔。重點是『你不要甚麼』你還是一直著重在那個負面的情緒裡,所以當你心理越不要那個東西,你就越會一直想著那個東西,你越恐懼,它就越跟你相伴為伍。」現在有一本很流行的書叫「信力法則」也就是「秘密」,當你心裡在想甚麼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頻波,而在我們周遭有太多的訊號,我們看不到並不表示它不存在,要有適當的接受器才能接收到,那接收器是甚麼?接收器就是你看到甚麼?所以當你一直想著我不要什麼,你就一直在接收它,就像你一直想我不要生病,你就一直在接收它,你越不要的東西其實你反而一直在接收它。所以我們說甚麼是壓力?壓力不是來自於面對的人、事、物的本身,而是你如何看待這個人,你對他有敵意嗎?敵意就收在你心裡,你對他有恨意嗎?恨意就收在你心裡,你對他有愛意嗎?愛意就收在你心裡,你對他有祝福的意念嗎?祝福就收在你心裡。


 


所以壓力不是來自於人、事、物的本身,而是你怎麼看待這個人、事、物;同樣一個東西,你很害怕的東西,有的人卻很喜歡。「請問 林 醫師,喜歡就不會產生壓力嗎?」,「這又是另一個層面的了,當你在喜歡的過程並不會有壓力,可是後面會產生幾個東西會產生壓力,你在追求的過程,喜歡就是一個追求,不論是人、事物、或是一個成果,追求的過程,通常壓力來自於四個層面,第一個,追求不一定可以追求的到,美好的事物往往有很多人喜愛,所以第一個苦是『求不得苦』,不一定得到,這是另一個層面了。這算是先岔開話題談這個,因為等一下會有一個連貫性,所以先把這個講完再回頭講。第二個是追求的過程也是要付出一些心,你想要建立一個很好的家庭、事業等等,都是要用一點心,所以追求的過程第一個是『求不得苦』不一定得到,第二個是『追求的過程要付出一些辛勞』,第三個是『求得後怕失去』,有一個心愛的人、很好的家庭、很好的事業,苦在哪裡?苦在怕失去,第四個是甚麼?我可能要講一個更貼切、更誠實,但是不大中聽的話,很多人都不喜歡聽的話,那就是所有一切你求得的東西都必失去。所以如果你看不透,你就會難過。你很有錢嗎?帶的走嗎?你很有名嗎?你的家庭幸福美滿嗎?所有這一切外在的東西都是借來的能量,有一天你都得要全數奉還。哪是不是不要追求了呢?當然不是,當你看透了,你會知道原來我們追求的過程,不要執著於得,我們就沒有失,求得過程我們付出辛勞,過程中可能也會認識很多人、事、物,那求的過程也不錯;求得後,怕失去,如果可以想求得也是一個過程,就像春、夏、秋、冬,像白天、黑夜,是一個過程,就像 王永慶 先生,他現在已經不在了,他曾經擁有過的那些東西,對他來說已經不再重要,但是對他的親朋好友、或是曾經與他共同創業的夥伴,都還有一些意義。我不知道有沒有回答到你的問題,但是對於你所愛的人、所喜歡的東西,壓力是來自於更深層的東西。」「謝謝你,這是百分之百的答案」。所以我要再講一次,壓力,不是來自於人、事、物本身,而是在於你如何看待這個人、事、物。


 


我舉個例子來說,這事發生在560年前的事,一位女士與他相愛的男人結婚了,一心想營造一個幸福美滿的婚姻及家庭,他的先生是個孝子,因為父親不在了,先生就對母親更孝順。進到這個家中後才發現,不知為什麼婆婆總是對她百般刁難,當然,因為之前家中只有母子兩人,兒子對母親孝順,母親也對兒子關愛倍至,所以母子倆之間的鏈結也想對的緊密,媳婦的加入對婆婆就像是突然插入的第三者,把兒子搶走了一樣。通常,嫁到一個家會有兩種情形,通常是二選一,但不是絕對的,「嫁到一個好兒子、也是一個好先生,就會有一個不好的婆婆;相對的如果嫁到一個壞兒子、爛老公,就會有一個很好的公公或婆婆。」因為如果老公平常就很爛很糟,媳婦的加入對公、婆就像是多了一個幫手,幫忙分擔照顧兒子;相對的,如果是個好兒子,婆婆通常會覺得自己辛辛苦苦帶大的小孩,現在開始回餽、有成就時就多出一個人來分享,所以就會有被搶的心結出現。


 


再回到剛剛的故事,在這位女士嫁進去之後,便覺得為什麼婆婆總是百般刁難,自己做什麼都不行也不順,逐漸在她的心中便有許多的怨、恨漸漸累積,加上沒有紓發的管道,當累積到一定程度後,終於她受不了了,她跑去找一個醫生,「『醫生,你有沒有毒藥或什麼新的藥,我想把我婆婆毒死』,『你確定要這樣做嗎?』她找的是一個營養師,醫生一再問她『你確定要這樣做嗎?』她便跟醫生訴說她這些日子以來的不滿、委屈…,抱怨了一陣子後,醫生再問她『你確定要這樣做嗎?』,『對,我很確定,我再也受不了她了』,『既然你決定要這樣做,好吧,我開一帖藥方給你,你就慢慢的,一點點的加在你煮的飯菜中,不過我要先叮嚀你注意一些事,因為怕一下子藥下太重這樣容易讓別人懷疑,所以藥要慢慢的加;另外,如果這段期間你老是跟婆婆惡言相向,一旦她走了,別人也容易懷疑你,所以你要試著改變你跟婆婆的相處模式,試著天天向她問好、請安,這樣避免別人懷疑你喔。』」,接著她回家以後,總會在食物中加入一些藥,也會遵從醫生的指示招呼先生及婆婆來吃東西,婆婆剛開始也會疑惑,懷疑媳婦的舉動,畢竟之前的心結仍在;但是一個禮拜、一個月後婆婆也開始對媳婦改觀,覺得媳婦變了,變的好相處,也孝順了。婆婆也開始看到媳婦的優點,也漸漸認可媳婦,二個月後,婆媳關係改善很多,感情也變的更好了;而媳婦後悔了,她跑去找醫生要請醫生幫幫她,她不要婆婆死了,不論要花多少錢她都願意,請醫生給他解藥。醫生笑了笑說「沒有解藥啊,解藥就在你的心裡啊,之前給你的都只是一些維他命而已」。


 


所以,第一個,當你內心的敵意消失,仇人便消失了;當你內心批判攻擊的念頭越強烈時,你便會越熟悉這些。常常有些病人來找我,告訴我他們很煩,不只要煩惱自己的事,就 連 先生、小孩現在及將來的事都一併放在自己身上,往往很多人都會不小心讓壓力不斷的在自己身上累積,我常說不小心是因為沒有人會故意把壓力放在身上的,當壓力不斷累積到滿出來時,便會產生一些壓力反應,壓力來自於哪裡呢?壓力來自於大腦中的情緒中心,所有的情緒都是從這裡產生,而人身上的細胞會隨著經常使用而較為發達,當人常常處於鬱悶、憤怒等等情緒中,這些細胞也會因為常常使用變得越來越敏感、活化,一段時間後便會傳到全身的自律神經中,也讓自律神經變得較為敏感,當敏感起來便會產生相對的身體反應,酸痛、頭痛甚至對聲音、冷熱都變得敏感起來,睡眠品質也變得不好了。所以有些人會開始檢查身體,往往都檢查不出個所以。作過越來越多的檢查,相對的也開出越來越多的藥物。其實最終生病的是控制情緒的大腦,因此當你控制好大腦的情緒區,症狀便會逐漸減輕,藥物也會相對的逐漸減少。


 


故事:以前有一個神射手,每到一個村莊都會將他的工具擺好表演給人看,往往會贏得眾人的讚美與驚嘆,但是有一天當他依舊表演著他的射箭技巧時,突然傳出一個聲音「那不過熟能生巧罷了!」神射手一聽,回頭找出說話的人,原來是位老伯,「老伯,這是您說得嗎?」「對啊」神射手不服氣的說「你這樣說,不然您可以像我一樣嗎?」老伯回答「當然不會啊,我不過是個賣油的老頭」說著他便把他平常賣油的工具拿出來,同時也拿出一個瓶口很細小的瓶子,老伯拿著油站上高處,一滴不露的把油倒進事先準備的瓶子中,眾人發出驚嘆,但老伯卻看著神射手說「這不過是熟能生巧罷了」


這個故事給我們兩個啟發,第一個,「熟能生巧」,當你越熟練喜悅、感恩這些情緒時,你會越熟練這些。當你不小心越練習批判、攻擊、埋怨、鬱悶、恐懼、不安、擔憂時,這些細胞也會更加的活化。當你在生活中不斷練習什麼,你就會越得到它,假設你給出去的是祝福、感謝,你就會得到這些,但若你總是在攻擊、不安或是埋怨,這些也會回到你身上。


 


個案:曾有一個榮民老伯到我診所求診,「醫生,我都睡不好,晚上都沒辦法睡覺,心情也不好」當然,我會先處理他身體上的不適及一些基本的問題,但他每次來看診卻仍是嚷嚷著不舒服,無法入睡,藥物也越吃越重。一段時間後,我開始跟老伯聊他的日常生活,老伯說「我現在沒事作啊,最喜歡看電視上的政論節目,我可以每天早上開始看,一直看到晚上重播再看」,「是這樣啊」,老伯接著說「我真是恨死那個人了」我問老伯「那伯伯你認識他嗎?」「當然認識,他化成灰我也認得」「那你恨的人他認識你嗎?」「他不認識我啊,不過那不重要,我恨他,真的恨死他了」「伯伯,那你這麼恨他,你可以不要看電視嗎?」「哪怎麼行,我恨死他了,一定要天天看,天天咒罵他才行」「喔,那這樣你很辛苦吔」「對,再辛苦也要罵」,結果有一天,老伯來看診時,氣色好很多,一來就高興的跟我說他現在藥不用吃那麼多了,原來是因為前幾個星期他因為看電視時太生氣了,忍不住把電視砸壞了,加上沒錢買新電視,就沒看了,之後想想,沒必要這樣生氣,因為再生氣,罵的再多那個人也不會改,何必呢!所以他白天開始到公園找朋友下棋,作運動,心情變輕鬆,晚上也睡得比較好了。


 


所以,當你埋怨、生氣一個人,他還沒接收到時,自己便要先承受這些情緒,相對的,當你祝福、喜歡一個人,自己也會先收到這些。所以宇宙律就是這樣簡單,從你身上給出去的就會通通回到自己身上。


每個人身邊都有許多不同的劇本,每個人也都是生活的導演、演員當你扮演導演時,你選擇的劇本一次、兩次都是悲苦的,你還要繼續選擇這樣的劇情嗎?你可以選擇自己要的劇本去演,如果繼續選擇這樣的劇本便要對自己負責。


 


舉例來說,一張一千元的鈔票,並不會因為弄髒或是揉爛了而減少他的價值,也不會因為讚美或是喜愛而增加他的價值。而人也是一樣,當別人批評、指責或誤會你時,你的價值會因此而改變嗎?人的價值是因人而異的,而我們今天談的是自己的心,心會因為別人批評、指責或誤會時而有所缺損嗎?相反地,心會因為別人的肯定、讚美或支持而增值嗎?受到別人的批評、指責、誤會或是肯定、讚美支持時,情緒一定會受到影響而起伏,不過因人而異,每個人的起伏、高低甚至是恢復的情形都不一樣。所以「價值」是在某一個時間點,你在哪裡花費最多的時間、精力,你的價值便會在哪裡展現。


 


但是現在所說的價值,也會因為時間、空間的變換而改變,而這些累積價值仍然要在同好或是有相同經驗的人眼中才能呈現。因此若是家人朋友並不了解你的成就,往往就不會給予你想要的肯定或讚美。而常常就是因為這樣造成了失落或爭執,其實只不過是認知上的不同罷了。


 


我們常常會受到批評,而批評又分成兩種,一種是能力強的人的批評,一種是能力比我們差的批評。比如我之前在打太極的時候,我的老師常常都會指責我動作不確實,不用心,對我的批評總是特別嚴厲。我當時常想,他為甚麼要這樣對我,心裡很是不滿,但是後來我轉念一想,也許是他認為我有潛力,才這樣嚴厲的教導我,念頭一轉,決心要把太極學好,現在雖不敢說我的太極打的非常好,卻也可說是不錯;所以能力強的人的批評,可以幫我們累積能力。但是聽到能力差的人對我們的批評,總是讓人心中不滿及生氣,但是轉念一想,這何嘗不是讓我們焠鍊胸懷的好機會呢。所以批評可說是讓我們累積能力與胸懷的助力。


 


有一個病人告訴我,他今天會這樣都是因為他媽媽罵他沒有用,不斷的抱怨他媽媽的不是,一段時間的接觸後,我跟他說,一個人被罵沒有用就真的這樣嗎?其實一個人罵你沒有用有兩種情形:第一,他未卜先知;第二,他對你的影響力很大;在我小時候,我爺爺只要看到我在玩樂,便會罵我沒有用,從小到大,我不知道被罵了多少次,我還是有今天的成就。其實被罵沒有用,端看你如何去看待及反應,有人被罵就從此消沉,有的人被罵反而激起他振作向上,要證明自己並不是沒用的人。


 


「讚美」只是在某個領域中,別人對你所作的東西的肯定、支持或鼓勵。當別人讚美你時要先想到兩件事,第一,這個讚美是真的符合嗎?如果不是我們真的有的,那通常讚美者都是有所求;第二,當這個讚美真的是符合我們的能力的,自然我們會心裡飄飄然的,會覺得很愉悅,但是要記住別人只是針對我們特定方面能力讚美我們,我們還是要繼續靠自己累積自我的能力。


 


我們談到心在哪裡?「心」會不斷隨著時間、空間的不同,而不斷的轉換飄移,「心」也是一個世界上設計最精美的東西,若你能好好的掌握你的心,並善加運用,他會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但是相反地,若是被心操縱,時時被心牽引,當你想要休息,心仍不斷運作,那你會承受不了的。


 


個案:我的一個個案,他從79年就已經不舒服而四處求醫,一直到92年到我的診所,已經經歷了13年的辛苦,這時候的他已經成了一個「甲飽三粒」的藥罐子了,當然,一樣我要先以醫學的方法幫他先減緩身體上的不適,心理的部份就要以另一種方法來幫他,漸漸的,一段時間後,開始跟他有比較深入的交談,他告訴我,他之前投資公司,不僅是將自己所有的錢都投進去,就連親戚朋友的錢也都投資進去,結果投資失敗,錢都沒了,還要被眾人責怪。我問他這幾年來最常在自己腦海中出現的事什麼?他回答我「老天爺怎麼這麼不公平?(怨天)那個人怎麼這麼可惡?(尤人)我怎麼這麼倒楣?(怪自己)」他在這幾年一直被這些念頭困擾著。漸漸熟悉後,我問他這些問題在心中問了這麼多年,他有答案嗎?他跟我說就是沒有啊,我跟他說其實答案早就出現,問他想不想知道?他急著說「當然要啊!」答案就是「老天爺怎麼這麼不公平?(他就是這麼不公平)那個人怎麼這麼可惡?(他就是這麼可惡)我怎麼這麼倒楣?(你就是這麼倒楣)」只是你這十幾年來一直不肯也沒準備好去接受這個事實。兩個星期後他再來找我,告訴我,這個事實,他這十幾年來心理不斷的抗拒,談了一陣子,我告訴他現在開始回去問他自己兩句話「我從事件中學到什麼?這件事教會我什麼?」但是答案不知道什麼時後會出現,答案會在他該出現,你要接受的時候悄悄的出現;但是十幾年來的經驗讓他不自覺得總是問自己這兩句話,急著想找到答案,每當他發現自己又陷入這樣的情境中時,他會提醒自己我跟他說的方法「一離開,二呼吸,三轉念」讓自己先跳出那個情境,幾星期後他跑來跟我說,「 林 醫師,答案出現了,我以前一直覺得那個人好貪心,其實我自己也很貪」我恭喜他,現在的他已經邁入了另一個內省的階段,所以送他兩句話「內省而不內疚,自省而不自責」,一次又一次的面談,他也一次又一次的有所領悟,我見時機成熟了,便跟他說該進入下一個階段,「寬恕」,對過去的事情是該寬恕了,「你不要跟我說過去的事,我不可能原諒他的,雖然現在我已經有比較好了,但是對他我還是不能原諒的。」「我沒有要你原諒他」「那你要我寬恕誰啊,難道是我自己嗎?我又沒有錯」「大多數的人都會用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我只是要你寬恕一個記憶,寬恕一個過去的記憶,不要讓那些微小的記憶細胞來影響你現在的生活;你要用你的心去寬恕那個不能寬恕的過去,用你的心去原諒那個不能原諒的過去」「怎麼做?」「用沙漏阿,將你的過去像掏沙金一樣,將好的留住,不好的像沙子一樣過濾掉,你會越來越富有;相反地,若你總是將好的過濾掉,只留下沙子,時間一久,會把你壓垮,也會連帶讓關心你的人也一起背負著你的壓力。」他聽著我的話,開始試著去回想這十幾年來的事,到最後,自己的心開了,連帶跟丈夫的關係也變好了。他也開始找到自己愛自己也愛別人的心,半年後,他的藥也不用吃了,也回到職場上了。


 


對未來我們會有許多擔憂、不安、恐懼,但是這些事情卻不一定會發生;與其讓擔憂耗掉自己的能量,不如將它化為祝福,越是擔憂的事,越是祝福它。關心一個人,有兩種方法,第一種,老是擔心他會生病,擔心他會失敗,總是想到一些負面的情形;第二種是不管對方將來如何,都祝福他越來越好,越來越順利。往往人都能接受祝福,卻不能接受未知的擔憂。


 


我一直在講的就是,你一直練習什麼,對那個就會越熟練,所以現在要開始改變自己,如何改變,就從練習感恩開始。有兩個方法,你可以隨時隨地告訴自己,「『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不斷的跟自己說,這樣會活化,淨化自己,清除過去累積的東西。即使是不小心的內疚、自責、埋怨都會累積在你的心中。我們一直以不同的方法向我們身邊的人討愛,因為我們心中都存在著愛的力量,一直想把他找出來。第二個是感恩冥想,『感謝天,感謝大地,感謝人』;感謝天,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信仰,感謝人,人又分上中下,就是家中的長輩、兄弟姊妹、配偶、子女,感謝的人可以從你愛的人開始;」所以人身在世上,所有人、所有的事物都值得被感謝,比上我們永遠不足,但是比下我們已經太好太好了。人在感謝的時候,腦中自然會產生α波,會讓人呈現較為輕鬆,安祥的狀態。不管如何,時時感恩,感恩自己、感恩這個世上的眾人,讓自己時時存在和善的情緒中。願以此跟大家一同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白髮老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