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星際大戰(Star Wars)系列科幻電影,在影片中最令我著迷的是絕地武士信仰的願力,他們常以「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這句話,意即「願力與你同在」來祝福彼此。
在平心靜氣下,妥善運用願力隨意影響周遭環境,例如移動或破壞物體,讓人看了不禁嘖嘖稱奇。
現今科學昌明,該特異功能雖不存在,但類似的概念卻早已應用於壓力相關疾病的治療上。我們無法憑思考或想像去改變外界事物,卻可以透過電子儀器的幫助,搭配深呼吸、冥想、自我對話等放鬆技巧的練習,也就是生物回饋(biofeedback)法,學會如何用「心」調整體內生理反應,降低壓力造成的傷害。
在人體中有所謂的「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向」,扮演緊急應變系統的角色。當我們遭遇壓力時,其便會激發交感神經運作,促使身體進入備戰狀態。常見的反應有心跳與呼吸加快、血壓升高、肌肉緊繃、胃腸蠕動與尿液減少等。
這樣的興奮狀態,能讓我們當下有足夠的能量對付外界威脅,增進工作效率。但若持續過久或慢性化,則易因身心資源耗竭,導致疾病發生。
而生物回饋法正是將壓力引起的諸多生理活動,轉變為感官可察覺到的物理訊號,並藉由反制約的原理,教導利用意志自我控制,進而達到紓壓效果的一種治療方法。
一般而言,進行生物回饋所用的輔助裝備,依其蒐集訊息來源的不同,約有下列四種,可以讓當事人明瞭自己目前的狀態:
一、肌電儀(EMG):主要用來測量肌肉緊張的程度,多應用在處理背痛、頭痛、頸痛或夜間磨牙上,對於會因壓力而惡化的氣喘、潰瘍、尿失禁症狀也有效。
二、電熱調節器:主要用來測量手指或足部的溫度,多應用在處理身體特定循環失調的問題,如雷諾氏(Raynaud)症後群、高血壓,或減少頭痛的頻率。
三、體表電阻監測儀(GSR):主要用來測量汗腺活動情形與皮膚流汗量,多應用在處理焦慮情緒的問題,如社交恐懼症、語暢異常(如口吃)等。
四、腦波儀(EEG):主要用來觀察清醒、平靜、淺眠與熟睡等狀態下的腦部活動情形,多應用在處理神經疾病的問題,如失眠、癲癇或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研究證實,生物回饋法不僅安全,沒有副作用,且能夠減少前述患者用藥量,節省醫療支出。服藥效果有限者,在嘗試該治療後,病情往往也有顯著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因習得如何自行緩解病痛,患者可從中建立自信。
您的壓力大嗎?是否為此感到身體不適?建議不妨至醫院精神科或身心內科嘗試生物回饋治療,在專業醫師或心理師指導下,若能配合專注練習,並將經驗帶回生活中持續力行,相信終能助您恢復身、心、靈平衡,擺脫壓力束縛。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44726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