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憂鬱症的解藥---


文:木蘭花(安心會)


 


人生真奇妙!我從未想到在4752歲期間,竟然先後罹患四次憂鬱症!100%的樂觀進入100%的悲觀,好像一齣連續的鬧劇!我幾乎要相信醫生再三的叮囑與警告譬如說,更年期賀爾蒙的失調,特殊遺傳的體質,務必看病吃藥,不隨便停藥,憂鬱症會復發等等。


 


我尊重醫生的專業,但質疑他能否在短短的看診時間內傾聽我情緒失衡的原因,我發現醫生本身若沒有親身罹患憂鬱症,所開的藥方也只能讓病患勉強恢復正常的作息,無法舒解病人的情緒,因此憂鬱症隨時都有可能復發,不可否認我的病症是標準典型的憂鬱症,糟的是-我是個不合作的病患。


 


第一次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情緒崩潰了,我先不承認生病 並擔心吃了那些藥,會變成身體痴肥目光呆滯的神經病,因此被親友抓去看病與餵藥,兩個多月後,沮喪的情緒恢復正常,病癒後,好奇心的驅使,閱讀了一些有關憂鬱症的書籍,想試著了解憂鬱症和找出情緒的病根;好景不常在一年後低落的情緒又悄悄地浮上心頭,有了先前的經驗,我主動請假停止上班,求診吃藥,結果兩星期後又快樂似神仙,活潑一如往常;但我不願持續吃藥,很有自信地停止就診,平安渡過三年後舊病復發,心裡仍然排斥就醫,我認為那些藥量多一些,會使人發狂、行為異常,少一些又治不了病,安眠藥依賴慣,身體健康將每況愈下,說穿了,是我不信任醫生,因他們並未費心追究情緒糾結的原因,全憑臨床經驗開藥也就是“治標不治本”。


 


第三次生病的我終於又被拖去醫院就診,我私下根據身體的反應,自動減輕藥量,甚至還跟醫生辯論病情,過了半年又活蹦亂跳、雄心萬丈,我就在鬱症與躁症間來回游走,走著走著四個月後,情緒又陷入谷底,不過這次我堅持不就醫不吃藥,我告誡自己,無論如何,至少要乖乖吃飯與睡覺,為了晚上的安眠,我每天看十幾小時的電視,我雖然實現對自己的承諾但情緒一樣是萬念俱灰,了無生趣,不開口說話,不與‘人’或‘自然’接觸,非必要絕不出門,很想自殺又害怕死亡,前後將近一年多的時間,是個好吃懶惰標準的活死人,而這些都是我原本最不願意做的事,很幸運地,最近因緣際會,我又找回失落的心。


 


在此 我並非想狡辯和鼓勵我自以為是的做法,我真正想分享的是: 憂鬱症患者當下心裡的需求就是渴望被愛和被了解;實際上大部分的人都不能長久忍耐家中有憂鬱症的患者,尤其像我這把年紀的成人,因為我的病打亂全家生活的秩序,家人也跟著受苦,家中猶如放了一顆不定時的炸彈。


 


依我的經驗與觀察所有憂鬱症患者的症狀是大同小異的,而其病因在本質上也是相同或相類似的,換言之每個憂鬱症患者的背後,多多少少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心酸或壓力,如果外在環境能配合又包容的話,內在情緒的轉換全在“一念之間”, 但確實知易行難。


 


俗話說:久病成良醫,我雖非良醫,卻有深刻的體驗,憂鬱症是一種情緒失衡的病態,未曾患此病者,不易諒解與體會;看醫生和按時吃藥有其必要性,“心結”這層心裡因素更為重要,若被忽略,憂鬱症必然復發,甚至加重。家人朋友在面對患者時最好用愛心耐心、關心、信心、恆心的心情照顧患者,永遠用正面鼓舞的話與之對談,尤其要誠心誠意地互動,即使安靜陪伴一旁也可以,因為憂鬱症患者,心思細密敏感脆弱,頭腦也異常清醒,千萬不要期待患者早日康復,患者需要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步調,自我療癒,慢慢走出畏縮、逃避、恐懼、自責等數不清的負面情緒,進而重拾往日的自信。


 


此外 憂鬱症患者的家人好友,一定要有信心,要相信憂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這些缺乏真愛的患者,有可能再次在病中被二度傷害或誤解,使得病情一發不可收拾,終致精神失常或傷害別人,傷害家人,更傷害自己。


 


最後 我想和憂鬱症患者共勉的是:憂鬱症人皆有之,程度深淺不同,不必感覺羞愧,憂鬱症只是說明一個人內在情緒的失衡,憂鬱症真正可怕的是:我們不敢勇於面對自己負面的情緒或錯誤,更可惜的是我們錯過苦痛帶來的啟發與提醒,提醒我們重新檢討生命的真諦,學著認識內在外在的自己,學著多愛自己一點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白髮老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