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
1.憂鬱症的症狀:
(1)情感方面:
情緒低落、容易哭泣、對周遭事物失去興趣、常覺得自己是別人的負擔、自責、無助、甚至覺得人生無望而有自殺意念或行為。
(2)思考方面:
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
(3)行為方面:
無精打采、說話與動作明顯遲緩、坐立不安,變得不太想動。
(4)身體方面:
失眠或嗜睡、倦怠、對許多事情失去興趣、感受不到樂趣。大部份個案食慾變差,體重降低,有時會抱怨頭痛、胸悶、慢性疼痛、消化系統不適等生理症狀。
※當上述症狀,持續時間長(超過兩週以上),並出現明顯的日常生活功能障礙時,就稱之為憂鬱狀態或憂鬱症。
2.憂鬱症的類型
(1)重鬱症:
嚴重的憂鬱症,其憂鬱症狀明顯,並且嚴重的影響工作能力與日常生活作息。這些症狀在一生中可以發生一次或多次。
(2)輕鬱症或稱鬱型精神官能症:
是一種較不嚴重的憂鬱症。這些長期而慢性的憂鬱症狀,雖不會使生活、工作停擺,卻讓人心情低落、提不起勁。
(3)雙極性情感性精神病
就是一般人所通稱的躁鬱症,實際上病程內會可能出現躁期或鬱期的症狀。而上述兩種類型,病人只會出現憂鬱症的症狀,不會有躁期的症狀。這一個類型的憂鬱症症狀表現不一定,可能是嚴重的類型,也有可能是較不嚴重的類型。
3.引發憂鬱症的可能因素:
(1)生物因素:
因腦內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
(2)遺傳與性格:
遺傳機率較其他種精神疾病高,一般而言一位重鬱症的患者,其一等血親得此病的機率是常人的2-10倍。某些性格悲觀或缺乏信心者,也較易有憂鬱症狀。
(3)生活事件與壓力:
憂鬱症發病部份與外在環境壓力有關,例如:失去所愛的人、生活上的變故、創傷經驗等。
(4)身體病痛:
一些身體的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不足、中風)、腦部外傷或其他病變等,可能會引發憂鬱症症狀。
(5)藥物濫用、某些藥物的副作用。
(6)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功能失調、停經(更年期)、分娩後(產後憂鬱症)。
4.憂鬱症的治療:
(一)藥物治療:
抗鬱劑…可改善憂鬱症狀。(約80﹪的個案對藥物反應不錯)
※ 服藥須知:
1. 藥效約二至三週以上才會出現,病人需依醫師處方耐心服用。
2. 持續門診,規則服藥,有疑問應與醫師討論,症狀改善後仍需規則服用一段時間,太早停藥容易再發病。
※ 服藥常見的副作用:
口乾、便秘、排尿困難、視力模糊、心跳加快、嗜睡或姿勢性低血壓等,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出現。最近醫院使用的新型的抗憂鬱藥物,比較不會有此類副作用。
(二)心理治療:
專業人員依個別需要給予心理支持或治療,學習處理問題的有效方法,協助病人度過危機,甚至減低再發病的機率。
(三)環境治療:
1. 鼓勵個案保持與家人、朋友的接觸,促進人際交往。
2. 家人支持與瞭解。
3. 危機調適:提供個案緊急情緒支持與疏解危機的方案。
※ 以上治療可單一或合併使用,醫師會評估狀況,安排適當的治療。
留言列表